raybet“低月供”诱导、“砍头息”陷阱、费率展示五花八门……乱象丛生的贷款市场日前终于迎来央行铁腕整治。在新规落地一个月后,各类放贷机构整改情况如何?花呗借呗们的真实利率究竟是多少?
3月31日,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3号公告明确,“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
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央行表示,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为贷款业务提供广告或展示平台的互联网平台等。
界面新闻记者近日测试多家主流贷款APP发现,不少放贷机构已落实调整,在日利率之外公示了年利率,但仍普遍存在整改不到位的情形,如年利率“躲猫猫”,以及在采用单利计算方式时未按规定进行如实说明。
多个贷款产品年利率玩“躲猫猫”,海尔消金高达35.34%
界面新闻记者测试的20款主流贷款APP,包含蚂蚁、京东、腾讯、百度、头条、美团、滴滴等互联网巨头旗下消费贷产品,以及兴业、海尔等消费金融公司与360数科、乐信、信也等头部助贷机构的借款产品。
经实测发现,多款贷款APP近期已落实调整,在贷款产品页面以及宣传海报等渠道均明确注明年化利率。例如借呗、微粒贷、有钱花、美团生活费等,但仍有部分机构的贷款产品对年化利率“躲猫猫”。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部分机构APP/官网以及产品页面均未明示年化利率,而是需要用户填写个人资料,上传个人身份证、经过人脸识别、录制验证视频,并同意该公司查询征信报告、绑定银行卡后,才有可能知道贷款产品年化利率。
存在这些情况的机构包括:小米随星借、苏宁任性贷、滴滴旗下滴水贷、360借条、分期乐“乐花借钱”,以及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
需要注意的是,在用户完成所有认证、授信等流程后,也会因无贷款额度、无法申请贷款等原因被拒之门外,无从查看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
此外,界面新闻记者测试发现,目前主流的贷款产品年利率普遍在24%以内。在选取的测试对象中,海尔消费金融年利率最高达35.34%,逼近36%红线。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格中列出的年化利率仅为记者测试结果。随着用户资信不同,其承担的贷款年化利率或也将不同。
贷款机构年利普遍以单利计算,仅两家作出如实说明
此前,借款人因不清楚真实的贷款成本而掉入债务陷阱(即所谓的“套路贷”),引起监管层关注。
贷款机构一般有两种利率口径:APR(即名义利率)和IRR(即实际利率)。其中名义利率远低于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比名义利率更能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
央行此次公告明确指出,贷款年化利率应以对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贷款成本与其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并折算为年化形式。
其中,贷款成本应包括利息及与贷款直接相关的各类费用。贷款本金应在贷款合同或其他债权凭证中载明。若采用分期偿还本金方式,则应以每期还款后剩余本金计算实际占用的贷款本金。
计算贷款年化利率较为公允的方法是,根据借款人的借款本金、每期还款金额、贷款期数等要素,考虑复利后计算得出的年化内部收益率(IRR)。
同时,央行也表示,贷款年化利率可采用复利或单利方法计算,复利计算方法即内部收益率法,采用单利计算方法的,应说明是单利。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虽然多家贷款机构注明了年利率,但仍存在整改不到位的情形,如各家贷款机构普遍采用单利计算方式,且未按规定进行如实说明。在选取的测试对象中,仅微粒贷、拍拍贷借款在确认借款前分别注明了单利计算方式,其余均未说明。
统一口径明码实价,央行新规打破低利率“幻觉”
贷款利率“明码实价”后,对整个贷款行业乃至对金融消费者有何影响?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在明示利率的规则上,本次公告明确,所有放贷机构明示年化利率是必选项,而公布日利率和月利率是可选项。
这一规则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保证金融消费者权益,避免看到一个低的日利率而低估一些放贷机构的实际贷款成本。二是对放贷机构有利。如果一些借贷资金占用时间非常短(如7天),那么折算成年化利率可能显得过高。而同时展示日利率或月利率,有助于借款人根据资金需求的实际紧急程度、作出合理安排。
“央行公告的目标就是能够尽可能的减少金融消费者和放贷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沈艳称。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也指出,一方面是对于用户需求的影响。以前贷款机构常用日利率或月利息展示,会给用户造成一种“利率幻觉”,激发用户的贷款需求。展示年化利率一定程度上能够让用户真实感知贷款利率的高低,降低用户的贷款意愿,比如日利率万五,年化利率就要18.25%。
另一方面是对整个贷款行业的影响,央行明确贷款产品展示年化利率,提供了统一的口径。统一标准后,有利于用户在所有的贷款之中选择合适的产品。从这个角度而言,会一定程度造成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消费金融观察人士苏筱芮认为,这个规定主要对贷款行业起规范作用,在事前介入,避免金融机构以“低利息”的幌子诱导金融消费者。该规定对原先合规开展金融营销宣传工作的机构应该影响不大,但是原先各种诱导用户贷款的机构,其原有的套路将难以为继。这会起到一个正本清源的作用,避免劣币驱逐良币。